在多位志工守護下,霧社街已不是臨時搭建的電影場景,而是真實存在的記憶。隨著熄燈號響起,志工們串連在閉園當天守夜,甚至模擬黎明出草,但斬的不是人頭,而是離別感傷。

霧社街的成形,有著許多人的心血勞力,但開放民眾體驗後,志工們的導覽,為霧社街增添了血肉,不再只是架構或陳列場景,因此,霧社街於3月20日閉園拆除後,最傷心的恐怕是這群朝夕相處的志工們。

他們從去年園區開幕前就已進駐策劃導覽工作,約130名志工輪流值班導覽及維持秩序,雖然冬天很冷又濕,但他們就算生病了也抱病到位,敬業精神一級棒。

在志工中,有人每天換穿不同的賽德克族戲服來上工,甚至還貼上紋面貼紙,與許多愛好角色扮演的民眾,樂在其中,甚至有附近民眾也來當臨演志工,每天來園區種菜,展現農稼耕作的環境。

60歲志工巫文祥是這群志工的帶頭大哥,他在SARS(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)疫情肆虐時曾投入口罩生產,如今則與一些志同道合的文藝同好投身志工行列。

巫文祥表示,霧社街有文化傳承及歷史上原住民族的生活方式的詮釋,也看得到導演的堅持,如今面臨閉園拆除的結果,難免有失落感,但就當作這場任務結束是緣分盡了,才會比較釋然。

他說,志工們對園區投注了感情,讓許多人看了電影後,還能藉實地導覽增加更深一層的體會,有許多民眾回去後會把與志工們的合照及感謝信件寄來,這對他們就是最大的鼓勵及回報。

但霧社街開園迄今也有不少故事,有一名91歲的老翁來參觀,原來老翁從小住在霧社附近,他們是漢族家庭,霧社發生慘劇時,全家還緊張躲避,如今孩提時期的故事場景重現,更讓老翁許多回憶湧上心頭。

曾受過日本教育的他,參觀時還能以流利的日語指出布告欄上所貼、模擬當時傳單及廣告上的錯誤。除了老翁的正面回饋,也有不肖之徒順手牽羊的負面情形。

另外,有一群賽德克族耆老們來參觀,當他們看到霧社街時場景,尤其是武德殿及公學校,幾乎與他們故鄉的記憶一模一樣,許多人看到後都當場落淚。

巫文祥表示,在人手不足下,確實有油紙傘等道具失蹤,因此,有許多價值不菲的道具,他們都不敢介紹得太詳細,例如導演考據作出的麻布窗簾,在日本的價格就很貴,若介紹,恐怕很快就會不見了。

由於志工們都融入意境中,如今要拆除,難免惋惜及哀傷,但為陪霧社街走完最後一程,志工們決定3月20日閉園後進行守夜,直到天亮。

巫文祥說,或許,志工們會重現莫那魯道率族人持火把出草的場景,但這次結局不再血腥,只是但斬的不是人頭,而是離別感傷,為這場偶然邂逅劃下句點。1010228

轉載: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BF%97%E5%B7%A5%E5%AE%88%E5%A4%9C-%E5%87%BA%E8%8D%89%E6%96%AC%E6%84%9F%E5%82%B7-035315810.html

arrow
arrow

    mag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